从玛雅文明到石门坎,再到以色列
2019-02-13 20:00:05
  • 0
  • 82
  • 372
  • 0

上图是我拍自下午14点40分的央视新闻:一女子因两岁多的孩子哭闹,赌气把孩子落在高铁上,自己一个人下车。姥爷接站发现没了外孙,赶紧报警,铁路警察在另一站找到孩子并送过来。

又一奇葩的“”国产母亲!

这些年“冷血母亲”事件频频发生,最近湖北(湖南?)又发生一起杨改兰似的事件,一位母亲强制三个亲生孩子和自己一起投水自尽。而且有图有真相。平心而论,现在中国人真地穷到三餐不继,走投无路的地步了吗?即使三餐不继走投无路,不也可以把孩子送人吗?甚至还有贩卖儿童的黑市呀?所以,我认为那些强迫孩子与自己同归于尽的“母亲”是因为性格狠毒,虽然导致她们性格狠毒另有原因。我都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在“万恶的旧社会”发生过。中国人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“虎毒不食子”,可是现在“虎母”频频食子。

我想这是“人种退化”的又一实证!

从玛雅文明到石门坎,再到以色列

玛雅文明,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、危地马拉、洪都拉斯、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丛林文明。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,却在天文学、数学、农业、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。

依据中美洲编年,玛雅历史分成前古典期、古典期及后古典期。前古典期(公元前1500年-公元300年)也称形成期,历法及文字的发明、纪念碑的设立及建筑的兴建均在此时期;古典期是全盛期(约4世纪-9世纪),此时期文字的使用、纪念碑的设立、建筑的兴建及艺术的发挥均在此时期达于极盛;后古典期(约9世纪-16世纪 ),此时期北部兴起奇琴·伊察及乌斯马尔等城邦兴起,文化也逐渐式微(衰弱)。玛雅从来不像中国、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,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,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、文字、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。16世纪时,玛雅文化的传承者阿兹特克帝国被西班牙帝国消灭。

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众说纷纭,大多数人相信当时遭受地震、飓风的侵袭,加上人口爆炸、粮食不足、农民暴动和异族侵人等原因,造成玛雅文明的衰亡。

玛雅文明的最高成果是一九二七年在中美洲的伯利兹玛雅遗迹中,发现的水晶制成的头颅骨。这颗水晶头颅骨完全以石英石加工研磨而成,大小几乎和人类的头颅骨相同。高十二点七公分,重五点二七公斤,是依照一个女人的头颅骨所雕成。据说这个水晶头骨是利用了现代人仍未掌握的碰撞技术所制成。

中国的石门坎,位于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,距威宁县城140多公里。平均海拔2200米,最高处薄刀岭2762米,最低河谷1218米。在文化版图上,这里曾是茅塞未开的地方,居住着“晦盲否塞”、结绳刻木的大花苗,他们迁徙到这片属于彝族土目的地盘上,刀耕火种,受土目和官府的盘剥,过着农奴式的贫困生活,而在二十世纪初,随着英国传教士柏格理的到来,这里名声鹊起,迅速成为“西南苗族文化的最高区”,最典型的的事例就是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双语教学学校,开了男女学生同校的先河,修起了贵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球场,甚至培养出留学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位博士!在西方人眼中,石门坎拥有“文化圣地”、“海外天国”、“云的那一边”等美誉,海外来信的信封上只要写上“中国石门坎”字样,信函和包裹均能准确送达。

然而,这个昔日中国西南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,风雨飘摇几十年后,就象阳光转过山岗,又默默无闻地存在于中国最贫困的乌蒙山区中。如今这里是污水横流,苍蝇乱飞,茅草屋随处可见。那欧式建筑群、游泳池、篮球场……却难寻踪迹。

玛雅文明和石门坎奇迹告诉了我们,再贫困荒凉之地也能产生辉煌,成经济文化的繁荣之地;同时也告诉我们,繁荣之地一旦不懂得珍惜,就会荒废而变得苍凉。

玛雅文明和石门坎奇迹已经灰飞烟灭,但是还有一个更大的奇迹正在上演,那即是“以色列”。

1948年建国以来,以色列人的生存环境十分险恶。土地多为荒漠,十分贫瘠,严重缺水;加上同巴勒斯坦以及一些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,流血冲突从未停止,都制约着经济的发展。但是,以色列在这种处境中仍能迅速崛起,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国,人均产值达17500美元。不到3%的农业人口不但使农产品全国自给,还能大量出口欧洲国家。以色列的信息、通讯、电子、化工、生物技术、医疗设备、精细加工不但达到国际水平,在一些高科技领域还跃居世界领先地位。以色列军事工业相当发达,武器出口已居世界第五位。由于以色列地域狭小,只有675万人,人们称之为世界上“最小的超级大国”,也称“袖珍超级大国”。以色列的崛起固然有美国的扶植,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在因素:

1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,是以色列国家发展永不枯竭的原动力。犹太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。历史上数次大迁徙、大流散,犹太人惨遭奴役、驱逐和杀戮。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有600万犹太人被德国纳粹杀害。“逆境生人”,这些历史遭遇没有使犹太人灭绝,也没有使之屈服,相反却锤炼了犹太民族高度的爱国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。世界上犹太人大约有1200万人,其中一半生活在以色列,一半散居国外。犹太人无论在哪里,都时时刻刻牵挂着自己的祖国,尽一切可能帮助和支持自己的国家。凡犹太人居住地都有犹太社团,他们千方百计地设法影响驻在国对以色列的政策,其中以美国的犹太集团为最大,对美国对以色列政策的影响也最大。散居国外的富有犹太人不但回国投资,也大笔大笔地捐款给学校、研究机构和慈善事业。犹太民族自强不息、奋斗不止、勇于创新的精神,一直为人们所称道。正是靠着这种精神,犹太民族哺育出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。被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伟人马克思就是犹太人,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犹太人。据统计,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,30%以上是犹太人。正是靠着这种精神,犹太民族变荒漠为良田,变贫穷为富裕,变积弱为强盛。这种精神,有改天换地的力量。   

2、重视教育,把知识教育和传统教育结合起来,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。以色列重视教育,把教育看作是开创未来的关键。其主要做法,一是对教育的投入一直很高,始终保持在占GDP的9—12%。政府为每个小学生每年花费3938美元,为每个大学生花费11036美元,均高于其他发达国家。以色列犹太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38%,受过中等教育的占70%,这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。二是将教育置于法律的基础上,成为教育法制化国家。“义务教育法”规定5—17岁孩子必须接受免费义务教育,18岁未学完国家规定课程的成年人要学完高中课程。三是注重启发式教育。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,教学都比较宽松。但对中小学课时做了规定,学校教育每周4天,每天不得少于8小时,周末学习一天不得少于5小时,星期五不得少于4小时。这些规定是要学生把课程主要消化在学校里和课堂上,减轻学生负担,没有繁杂的家庭作业。四是注重课外教育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众多的博物馆、展览馆、农产品展览、花卉展览等,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广博的课外知识。五是部队教育作为青年人成长教育的重要一环。凡满18—26岁的犹太人,男子服兵役三年,女子一年半。这实际是学校教育的继续。在军队青年人接触一些先进的武器装备,培养了必备的各种技能,同时培养团队精神,团结协作,互相支持。这都为今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   

3、科技立国,科技兴国,使以色列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出奇制胜。以色列年均降雨量200毫米,水资源严重缺乏,荒漠化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%。多年来以色列在农业科技的研发、治理荒漠化土地、节水农业、工厂化农业、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推广、生态农业、植物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。农业人口由当初占全国人口的70%减少到现在的3%,小麦、花卉、水果、棉花等农产品不但自给有余,还大量出口。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异军突起,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。新兴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,居世界第二,高新技术出口占全部出口收入的70%。电子产品出口占全部工业品出口的40%。软件产业成为国际软件业的一支主要力量,是国际认可的软件设计中心。

4、以色列人虽然是信仰宗教比例最高的国家,但摆脱了神权政治、政教合一的羁绊,建立起多党制的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国家。以色列多党制很有特点,各种类型的政党林立,不时会在政坛出现一些新政党,又由于进入议会的门坎较低,只要获得1.5%的选票,就可进入议会。以色列议会实行一院制,议员人数120位,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,4年一届。政府是行政机构,它必须得到议会的信任,所谓信任,就是在议会120名议员中,至少有61位议员支持政府。它的工作接受议会的监督,一届政府任期四年。以色列的司法机构是各级法院。法院分普通法院、宗教法院、专门法院3类,法院分为3级:普通地方法院、普通地区法院、最高法院。最高法院也是最高上诉法院,享有终审权。宗教法院又分为犹太教法院、伊斯兰教法院和基督教法院。以色列强调司法独立,办案完全不受行政和党派的干预。以色列总统是国家元首,是超党派的国家统一的象征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